莆阳大地自古文风鼎盛,这片土地上一首首浸润着乡土深情的诗篇,是时光镌刻的文化密码,藏着莆田的山水灵韵与人文温度。
“行走的思政,行走的阅读”诗词系列课程,从莆阳大地上的标志性景致出发,邀你在平仄韵律中穿越千年,与古人隔空对话——读懂他们笔下的莆田,更读懂这片土地流淌千年的诗意与情怀。
跟随郭沫若的足迹,观赏荔城荔枝,品味“水乡鱼米”。今天我们一起品读莆阳诗词《途次莆田》。
途次莆田
郭沫若
荔城无处不荔枝,
金覆平畴碧覆堤。
围海作田三季熟,
堵溪成库四时宜。
展开剩余79%梅妃生里传犹在,
夹漈藏书有孑遗。
漫道江南风景好,
水乡鱼米亦如之。
【作者】
郭沫若(1892年-1978年)
原名郭开贞,四川乐山人,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、历史学家和诗人!他写过很多有名的书,比如诗集《女神》,还研究过古代的文字和历史。1962年冬天,他在去厦门的路上经过莆田,被这里的美景和历史文化深深吸引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。
【注释】
途次:旅行途中停留。
荔城:原莆田县的雅称(因盛产荔枝)。
平畴:平坦的田野(“畴”读chóu,就是田地)。
围海作田:古人把海边滩涂改造成农田(莆田人的智慧!像变魔术!)。
梅妃:传说唐代的莆田人江采萍,被选入宫为唐玄宗妃子,因爱梅花被皇帝称为“梅妃”。
夹漈(jiá jì)草堂:南宋学者郑樵,他在山里建有草屋,在那里专心读书著史,被称为“夹漈草堂”。
孑遗:遗留下来一点点东西(这里指郑樵的学问和故事)。
漫道:别说、不要以为。
下图为城厢区东圳水库
【诗意小课堂】
1.荔枝的海洋
金与碧的画卷:莆田的田野像铺满黄金(成熟的稻子),河堤像碧绿的丝带(荔枝树和溪水)!
小知识:莆田的荔枝从唐朝就出名了,现在还有“宋家香”古荔枝树呢!
2.古人的黑科技
“闽邦第一堤”:镇海堤位于荔城区黄石镇东甲村境内,以抵御海潮、围垦埭田、造福于民而著称。史书记载:“镇海堤存,则南洋平原一年三熟,水乡鱼米;镇海堤亡,则南洋平原蒲草丛生,泽国水乡。”古称遮浪海堤;堤,又定作“隄”。
四大古陂造良田:莆田人民不断与海争地,兴建众多古陂,才使得曾经是浅海和滩涂地带、斥卤遍地的“蒲田”,有了大量的农田。“四陂”一般指木兰陂、泗华陂、南安陂、太平陂。
3.莆田VS江南
江南的风景当然美好,但莆田有荔枝、鱼米、名人故事,可媲美!
下图为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梅妃故里
【诗词小达人】
跟着诗人游莆田,
解锁“文献名邦”新玩法!
一、
地理小侦探
找地图:莆田靠海又有木兰溪,找找诗中“围海”“堵溪”是现在的哪里?
算一算:“三季熟”是什么意思?了解一下莆田的稻麦一年收几次?
二、
旅行手账
如果外地朋友来莆田,你最想介绍他去诗里的哪个地方?画出来并写理由!
行动起来!
1.周末让爸爸妈妈带你去莆田博物馆,找找诗中的“梅妃”和“夹漈先生”文物!
2.去后海303围垦区、东圳水库走一走,录一段朗诵本诗的小视频!
3.拍一张莆田的稻田或荔枝树照片,配上这首诗发朋友圈!(可以参照郭沫若的视角)
发布于:北京市炒股开户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