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年代,风云激荡,新旧交替的大潮奔涌而来。如何让这个庞大国家平稳转向,把历史的接力棒安全传递?这是摆在老一辈革命家面前的,一道沉甸甸的考题。今天,我们不聊别的,就说说两位响当当的人物,他们如何面对这道考题,又给出了怎样的答案。
一、老张的拒绝:心在国防科工
1977年,历史的车轮终于滚回正轨。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,主持中央军委工作,面对的是百废待兴、步履维艰的局面。他需要能独当一面的将才来帮他理顺军务。思来想去,他给张爱萍将军打了个电话,开门见山:“老张啊,军委的工作我来抓,你来给我当秘书长,帮我料理日常事务。”这分明是重用,是推到更重要的位置上。可张爱萍怎么答的?他婉言谢绝了。
不是虚伪客套,是他心里的真心话。他觉得自己“资格不够,能力有限”,更说“年纪大了,心脏也不好”。与其坐那个看似更高更重要的位置,他认为更应该找个合适的人。他随后推荐了同样经验丰富的老将罗瑞卿。而自己,则继续在国防科委主任的岗位上扎下根来,埋头苦干,一心扑在了国家的军工科技事业上。
这份对国防科技工业近乎偏执的热爱和责任感,仿佛刻进了张爱萍的骨子里。他知道,未来的仗怎么打,不是靠小米加步枪,而是靠尖端科技。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了这里,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奠定了基石。
二、硬汉柔情:三次推辞与破格提拔
转眼到了1980年,中国洲际导弹试射成功。这是国防科技领域的里程碑,也是张爱萍将军一直努力的目标之一。那年他已是古稀之年,听到这个消息,百感交集,诗兴大发,写下了“今日雕弓满月,敢平寇蹄狼烟”的豪迈诗句。在他看来,导弹成了,自己对国家的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也算完成了,该是卸下担子的时候了。
他找到邓小平,提起三年前“约定”,说这件大事办完了,想让年轻人接手。当时的中央正大力推动干部年轻化,这本该顺水推舟。可邓小平一听,知道这位老将对国防科技的重要,哪能轻易放手?他说:“你辛苦了,先休假吧,休息好了再说。”这一句话,就把他想退休的念头暂时搁置了。
谁知这“休假”休出了意外。张爱萍应邀去罗马尼亚度假,想着终于能清静一阵了。结果呢?大使馆的人跑来向他道喜,说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了!他事先竟毫不知情。紧接着国内电话就一个劲地催他赶紧回国。虽然身份变了,成了国家领导人,但这位老将军的心里和眼里,还是那个国防科委。他的办公地点,坚持设在科委大院里,因为他深知,自己最能发挥作用、最放不下的战场,依然是军队的国防科技工业。
到了1982年,国防科委、国防工办、军委科装委要合并,成立更强有力的国防科工委。张爱萍是举双手赞成,他认为这对国家强盛是大事。合并大会刚结束,他第二天就递交了报告,再次请求辞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职务,理由还是那句:年纪大了,该把机会留给后面的人了。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同志找他谈话,先是表示同意他辞去科工委主任,张爱萍心里一块石头落地,连声道谢,以为终于可以歇歇了。
没想到,杨尚昆话锋一转:“中央军委决定,你来军委,当副秘书长,和我们一块儿干!”张爱萍一听,真是哭笑不得,心里嘀咕:“怎么刚把这个担子卸了,又给挑起一个?”但他知道,这是组织的需要,国家的大事,再怎么想休息也得服从。他应承了下来,继续在关键岗位上发光发热。
在为新成立的国防科工委配备班子时,张爱萍做了一件在当时看来绝对大胆、甚至有点“石破天惊”的事——他力主搞群众选举,让大家推举自己的部局级领导干部。这在当时的体制下,真是破天荒头一遭,在科工委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他力排众议,特别坚持提拔了一位年轻人,伍绍祖。
当时的伍绍祖才34岁,在科工委二局任副局长(副师级)。张爱萍经过两年多的考察,力荐他直接担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(大军区副职)。这意味着连跳三级,打破了常规晋升的路子,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议论。张爱萍的态度很坚决:“他选票最多,群众基础好,这是第一条。第二,我考察了他两年,确实有能力,符合干部年轻化的标准。”他还引用历史来说明:“战争年代,多少三四十岁的年轻人,不照样当兵团领导?和平年代,为什么不能突破?我就主张,能干的就上,不能干的就下!”在他的坚持下,34岁的伍绍祖破格提拔,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大军区副职干部,这不能不说是那个特定年代里,思想解放和人事改革的“奇迹”。直到1987年,已经77岁高龄的张爱萍将军,才再次向中央提出辞职,这一次,中央终于批准了他的请求。老将军戎马一生,呕心沥血,终于可以过上他期盼已久的平静生活了。
三、巨人的谢幕:战略与抉择
如果说张爱萍将军是在国家需要他时,虽数度想退,却又数度被拉回阵地,那邓小平同志的退休,则更像是一位战略家深谋远虑、一步步落子完成的布局。他对自己的退休,有着清晰的长期规划。
早在1977年第三次复出时,他就敏锐地看到了中央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问题。他清醒地认识到,老同志精力毕竟有限,而国家要实现现代化,最缺的就是一大批年富力强、具备现代知识的干部。解决新老交替问题,事关党和国家的长远大计,丝毫不能拖延。他曾说:“我们老同志要清醒地看到,选拔接班人这件事情不能拖,否则就误了大事。”这句话,不仅仅是说给别人听,也是在规划自己的角色退场。
到了1986年,十三大即将召开。为了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的年轻化,中央内部甚至提出了老同志们“全退”的方案。按照这个方案,邓小平自己也是打算彻底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。然而,此时,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帅——聂荣臻,提出了不同的看法。聂帅认为,当时的国家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过渡期,特别是百万大裁军刚刚启动,军队内部思想工作压力很大,这个时候,军队尤其需要一位威望足够、能坐镇局面的人。他建议邓小平无论如何也要再担任几年中央军委主席。有他在,军队这根定海神针就能稳稳当当。
邓小平经过认真思考,觉得聂帅的建议很有道理。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,军队的稳定至关重要。于是,他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决定——“半退”。在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上,他主动退出了中央委员会,迈出了退休的关键一步。但正如聂帅所建议的,他保留了中央军委主席这一职务。这是一种历史的责任感,在关键时刻,依然选择了最有利于国家稳定的道路。
时间来到1989年6月之后,国内的政治局面逐渐稳定,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。这时,邓小平觉得,自己可以彻底放手了。他一直在等待这个时机,等待一个新的领导核心真正建立起来。11月9日,在中央全会上,与会同志表决通过了他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。消息传来,邓小平心里很高兴,对身边人说:“总之,这件事情可以完成了!”完成,是历史使命的完成,是战略布局的完成。
表决后,他来到人民大会堂,精神矍铄地与参会同志一一握手,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。那种坦然和放松,仿佛卸下了一个巨大的历史包袱。当天晚上,家人为他庆祝,孙子孙女们还特意制作了一张大大的贺卡,上面写着温暖的字句:“愿爷爷永远和我们一样年轻!”这一刻,他不再是统帅千军万马的领导人,只是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。
四、退隐的轨迹,未歇的关怀
退休后的邓小平,真正过上了他向往的“平民生活”。没有了堆积如山的文件,没有了日理万机的公务。他每天规律地散散步,看看书报文件,听秘书读读国内外的新闻。他对家人的要求也很有意思,特别是晚饭,无论多忙,他都要等孩子们都到齐了才开饭。对他来说,那一刻是完全属于家庭的,是他享受普通人生活的方式。
不过,即便退居二线,甚至彻底退休了,这位老人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举动,依然影响深远。
第一件,算是为亿万中国球迷办了件大好事。邓小平是个不折不扣的铁杆球迷,年轻时在法国勤工俭学,生活拮据,宁可少吃点饭也要攒钱去看球。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,他已经86岁高龄,不能熬夜看比赛,就让儿子邓朴方把比赛录下来,他白天再看,一场不落地补上。有一次看国奥队的关键比赛,正踢得精彩,结果电视台到点掐断信号,插播新闻。全国无数球迷跟着着急上火。邓小平当时也在看,看到这一幕,立刻让秘书给中央电视台打电话,直接提出要求:以后转播中国队的比赛,特别是关键场次,不到最后一分钟不许插播新闻!这个小小的举动,体现了他对普通百姓生活和情感的体察与关怀,也让全国球迷能完整地欣赏比赛,不知多少人因此感激这位老人。
第二件大事,是戒烟。邓小平烟瘾大是出了名的,烟龄几十年,烟不离手。早年有海外华侨给他写信劝他戒烟,他当时还打趣说:“那还戒得掉吗?”但退休后,为了自己的健康,也是为了家人,他下决心要把这几十年的老习惯彻底改掉。对于一个重度老烟民来说,这是多大的挑战可想而知。烟瘾犯了难受时,他就嚼点鱼皮花生来转移注意力。就这样,凭着惊人的毅力,他最终成功戒掉了烟。女儿邓榕曾感慨地说:“我想他抽烟抽到85岁,也抽够了!”这种毅力,不仅仅是用在戎马倥偬和政治博弈上,也用在了挑战自己生理极限的小事上。
第三件,是为北京申办奥运会加油鼓劲。1990年,他视察刚刚举办完亚运会的亚运村体育设施时,就语重心长地问陪同的伍绍祖和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:“你们申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?建设了这样好的体育设施,如果今后不办奥运会,就等于浪费了一半!”他还指着天空笑着说:“我看哪,还是我们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,比外国的圆。”这番话极大地提振了大家的信心和士气。虽然北京第一次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以微弱差距失利,邓小平当时很平静,他说:“预料中的事,有什么了不起,关键还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搞好!”他也一针见血地指出,要警惕西方国家在其中捣鬼,不要轻易相信他们口头上的许诺。正是有了他当年的远见和支持,后来的北京才能够最终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,将现代奥运第一次带到了中国。
回望那段历史,无论是张爱萍将军在国防科技最前线的坚守、数度推辞职务又数度听从安排的无私,还是邓小平同志对国家发展战略和领导层顺利交替的深谋远虑,以及他在退休后依然流露出的对人民的深厚关怀,他们都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。他们不是留恋权力巅峰,而是在国家最需要他们挑担子时义无反顾,又在认为时机成熟可以放手时,干净利落地把舞台留给了更年轻一代。这种“在其位谋其政,不在其位亦忧其民”的情怀,穿越岁月,依然闪耀着智慧与担当的光芒。
炒股开户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